第2章 我乃妲己!(求追读)

阴曹地府。

奈何桥。

“跟上,跟上,别墨迹。”

一众黑衣鬼差,手持长鞭,不时地抽打鬼魂,驱策着那些在奈何桥上步履蹒跚的鬼魂,迫使他们向前行进。

跨过奈何桥,便是那望乡台,台之上,有一石,名曰三生石。

奈何桥头空奈何,三生石上写三生。

一名貌美如花的女子魂魄,缓缓踏上望乡台,原本迷茫的双眼,渐渐恢复了些许光彩。

只见那三生石上,一幕幕往昔画面,如同胶片般缓缓浮现。

今生!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朕得杨妃,如得至宝也。”

“人寿难朝,但愿我们世世生生,永为夫妻!过了今生,还有来世!”

……

“陛下,安禄山造反了!”

……

“陛下,杨妃乃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乃因杨妃而起,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

三生石前,女子目睹此景,不禁自嘲一笑。

长生殿之约,不过是虚妄,一代君王,连一名弱女子都无力守护,又何谈守护江山社稷?

说什么“爱江山更爱美人”,终为了江山,舍了美人。

女子目光暗淡,失魂落魄,面露苦色。

继而,三生石上的画面又悄然转换,如同时光流转,一幕幕往昔如烟云般掠过。

前世!

“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贤行。及得骊姬,乃远此三子。”

“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

“太子要害寡人!”

“陛下,胙肉已过六日,兴许焉了罢。”

“骊姬,汝素来聪慧,深得吾心,三思而后言,勿使寡人失望。”

“太子何忍也!其父而欲弑代之。”

……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少姬,姬诡诸欲予晋于骊戎氏,一应罪责便由吾来承担吧。”

“姐姐!”

……

“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君失其官,率师不威,将安用之?”

“寡人有子,未知其太子谁立。”

……

“骊姬,汝惑乱后宫,致晋国大乱,还不认罪!”

“里克,你该死!”

“我死不死不重要,但你死后必会遗臭万年,哈哈哈……”

观幕女子,血泪无声滑落,苍白如鬼的脸庞更显凄厉,然而那神情中,却无半点恐怖,只有深深的哀伤与无奈。

鬼魂无泪,以血代泪。

少顷。

光幕一转。

“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无夫而生子,惧而弃之。”

“此女原乃一介弃婴,吾夫妻二人偶拾养之,性不好笑,一笑有百二十种媚。”

……

“汝养父母被太子宜臼执而戮之。”

……

“褒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女子者于王以赎罪。女子出于褒,是为褒姒。”

“赦免褒垧其罪,予其归褒。”

……

“褒姒,寡人废申后,立汝为王后,可博汝一笑否?”

“褒姒,寡人废宜臼,立伯服为太子,可博汝一笑否?”

“褒姒不好笑,寡人欲其笑万方,故不笑,献计博美人一笑者,赐千金。”

……

“为烽燧,大鼓。”

“褒姒笑了,褒姒笑了,果有百二十种媚,哈哈……”

“虢石父献计有功,博美人一笑,赐千金,拜以为卿。”

“褒姒,寡人且再于汝举烽火。”

……

“陛下,诸侯率兵至城外!”

“快举烽火!快举烽火!”

“陛下,援兵亦不至。”

“周亡矣,周亡矣!”

女子见状,唇角勾起一抹冷笑,她本出身寒微,被人买卖,任人摆布,后又被送入深宫,与昏君作伴。

生母弃之,养父母皆惨死,如何笑得?

三生石上,画面再次变幻,一幕幕往昔如走马灯般流转。

“殷受无道昏君!不想修身立德,以保天下。今反不畏上天,吟诗亵我,甚是可恶…若不与他个报应,不见我灵感。”

“三妖听吾密旨!成汤气运黯然…你等托身宫院,惑乱君心,俟武王伐纣以助成功,不可残害众生。事成之後,使你等亦成正果。”

“谨遵女娲娘娘之命。”

……

“我儿妲己,方妖气相侵,你曾见否?”

“孩儿梦中听得侍儿喊叫妖精来了,孩儿急待看时,又见灯光,不知是爹爹前来,并不曾看见什么妖怪。”

……

“启禀娘娘得知,昔日是娘娘用招妖番,招小妖去朝歌,潜入宫禁,迷惑纣王,使他不行正道,断送他天下…今,娘娘反将小畜缚去,见姜子牙发落,不是娘娘出乎反乎了?望娘娘主裁。”

“我使你断送殷受天下,原是合上天气数,岂意你无端造孽,残贼生灵,荼毒忠烈,惨怪异常,大拂上天好生之德。今日你罪恶贯盈,理宜正法。”

……

“妲己,你乃戴罪之身,然封神之事你功不可没,本座欲赐你一个修成正果之机,你何以拒之?”

“妲己不何罪之有。我等三妖,本在轩辕坟中潜心修炼,若非娘娘之命,我等岂会踏出轩辕坟半步?欲亡大商者,非我等三妖,实乃娘娘也。”

“我曾言不可残害众生,你等何故?唆使纣王造炮烙,惨杀忠良,设虿盆荼毒宫人,残害生灵,荼毒忠烈,食人无度,敲骨验髓,剖腹探胎。”

“若不害忠良,何以逼大商臣子反商以助西岐?若不使帝辛有残暴之名,西岐何来出师之义?民为国之本,若不伤其本,何以断送成汤六百年气运?若非如此,大商气运何以从六百年降至二十八年!”

“执迷不悟,既然如此,便去领悟一番,如何不残害众生,而能使亡国罢。”

女娲娘娘自无间地狱中抽出狐妖妲己的一缕魂魄,将其投入轮回之中。

三生石前,女子恍然,原来如此,这便是一切因果的起始!

我是妲己!

褒姒、骊姬、杨玉环!

但西周之亡,与她何干?她未曾有所作为,不过性情淡漠,不爱笑罢了。

周幽王自是昏庸无道,不识轻重,为博美人一笑,竟烽火戏诸侯。

诸侯们被戏弄多次,终不复响应烽火之召,致使周幽王身陷险境,孤立无援。

她自始至终未曾提出任何要求,养父母遭太子宜臼残忍杀害,她亦未曾吐露一言半语。

这一生,宛若提线木偶,任人摆布。

而骊姬。

太子申生、重耳、夷吾三位皇子,民间声望甚高,晋献公心怀忌惮,遂有意废除三子。

骊姬窥见此机,与晋献公不谋而合,遂成其事。

晋献公非昏君之辈,其生平除废长立幼一事外,其余政令皆英明神武,直至临终,其旨意皆显睿智。

骊姬所行之事,实乃晋献公幕后所授意。

而真正导致晋国大乱的,乃是里克,他接连诛杀两位皇子,致使晋国无主,秦国趁虚而入,干预国政,最终导致仅存的两位皇子争夺权位,兄弟之间相互残杀。

里克未曾深思,骊姬与少姬之子亦是皇室血脉,太子既已陨落,里克身为太子之死忠,岂能意图诛杀所有余下的皇子?

就因晋献公对你说过:我儿子多!

所以要使亡国的,使晋国大乱的,到底是骊姬还是里克?

此后,皇室为防内乱,遂将嫡长子之外的成年皇子尽数遣往他国,此举虽一时安稳,却使得贵族势力日益膨胀,皇室势力日渐衰微。

终至皇权崩溃,国运衰败,晋国自此分崩离析,不复昔日之盛。

杨玉环之事,更是无需多言,终究是她错付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马嵬坡下,遭群臣逼宫,终成弑妻之举,此乃史上最为窝囊之天子也。

长生殿之约,所谓“过了今生,还有来世”,不过是一场虚妄之言,可笑至极。

君无戏言,全是狗屁!

所以,女娲娘娘要她学什么?此几世亡国,莫非皆是她之过?她仅因貌美,女娲便以为仅凭此貌,便能令六百年国运降至二十八年?

女娲娘娘姿容绝世,帝辛对其日夜思念,忘却寒暑,废寝忘食,仅凭一尊雕像便有如此神效,为何女娲娘娘不亲自出马?

赐一尊石像于帝辛亦足矣!

使帝辛博石像一笑,去烽火戏诸侯罢。

简直可笑之至!

妲己不敢苟同,心内不服,不仅如此,还留下千古骂名。

转世也就罢了,她们与我狐妖妲己何干?

“好了,看完了,该喝孟婆汤了。”

不知何时,望乡台上忽现一位老妪,手捧一碗汤,步履蹒跚,双目无神,宛若傀儡,空洞地凝视着妲己。

妲己一见是孟婆,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心中激动难抑,忆起那些流传于世的传说,便急忙俯身一拜。

“妲己见过平心娘娘。”

-------------------------------------

PS:太难了,把这些事情搞清楚,还查了各种典籍,本文除了封神的部分取自神话《封神演义》,其它都是来自各种史书的东拼西筹,还有推导。四大亡国妖姬取其三+杨玉环。骊姬那一部分,我以自己的推测改了一点。按史书来说的话,很多人觉得很降智,放了六天的肉,拿来吃,把狗喂死了也不是没可能的吧,那时候可没有什么保鲜技术。《国语》中记载的没有任何参考意义,因为记载的太过详细了,两个人私密对话都详细记载下来,简直跟写小说一样。不过这也说明了,战国时期对骊姬的黑化很严重。《史记》中记载的版本可能更客观一些,《左传》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我是结合了两本,再以自己的见解改了点。不论如何,这些典籍记载的都有太多有待商酌之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上网看看大家的分析。但是这本书的主题还是封神演义,这里改的部分就别纠结了,不改能写啥?我已经尽量参(zhao)考(ban)原文了,有些文言文用词我自己都看不懂,不咬文嚼字才能看懂大意。杨玉环那里,一开始是没打算要的,毕竟杨玉环全是美名,本想换成现代魂魄,这样才有现代观,有代入感,但现代的话,没什么传奇故事可写。最后取了杨玉环,大唐好歹是盛世,至少比大商先进近两千年。

终究还是“妲己复仇记”!

推荐阅读:

没有神之子的世界 春再来 重生之超级神瞳 锦帐春 在柯学世界装好人 恶魔果实?那哪有我精灵香 娱乐:被杨蜜开除过上悠哉生活 原神:当提瓦特众人看主播玩原神 无尽吞噬神 太子妃靠乌鸦嘴福运满满 [综]与BOSS同窗 超度 魔邪之主 都市最强神医 绝美作精破产后被青梅大佬独宠 超兽武装:我,开局暴虐白虎族 吞噬,血海浮屠,天命魔头 厉先生的深情,照单全收 穿成年代文反派一家的后妈 搞基建吗?我超专业的! 甜蜜限制 精灵手机 变身声优少女 穿越星际后,我继承了一所学校 永劫无间之王的归来 斗罗:觉醒骷髅王,亡灵天灾来袭 人类缩小三百倍 航海:抢先路飞出海,截胡索隆 一拳西来 机智的陪读爸爸们 焚尸五年,一出关就成了天师 桃源神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